高校名称及代码 | 沈阳城市学院 (13220)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 专业英文名称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3-7 |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2001 | 首次招生时间 | 2001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理科 | ||||||||||||||||||||||||||||||||||||||||||||||||||||||||||||||||||||||
专业教师数 | 19 (其中:教授 0 人,副教授 5 人) | 外聘教师数 | 8 (其中:教授 0 人,副教授 6 人) | ||||||||||||||||||||||||||||||||||||||||||||||||||||||||||||||||||||||
本科学生数 | 419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
主干学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计算机组成原理、智能终端交互界面实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Linux网络服务管理、移动应用开发、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培养具有互联网领域思维,具有优秀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技术,具备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智能制造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智能制造行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和相关软件开发,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适合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有:系统运维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等。 本专业具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8人,有行业经历6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人。另聘8人。 本专业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专业,主要面向智能制造行业和信息产业培养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着力培养信息系统运维工程师,智能制造行业软件解决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软件设计师及机器人智能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专业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涉及的信息系统运维和软件开发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学术问题,涵盖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Linux网络服务管理、智能终端交互界面实现、移动应用开发、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专业现有软件开发研究所、软件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并与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多个专业共建新松绿岛类人足球机器人工程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形成了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动手学”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习惯。专业与沈阳中嘉博众集团、东软睿道集团、沈阳锦创阡陌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共建协议,并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选择适合实习和就业岗位搭建了平台。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有能力获得软件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等认证。本专业以往毕业生多数在软件企业从事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智能制造行业企业从事系统运维管理工程师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