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沈阳工学院 (13201)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 专业英文名称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3-6年 |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2000 | 首次招生时间 | 2000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理科 | ||||||||||||||||||||||||||||
专业教师数 | 11 (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1 人) | 外聘教师数 | 2 (其中:教授 0 人,副教授 2 人) | ||||||||||||||||||||||||||||
本科学生数 | 271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主干学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通信电子电路、物联网应用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2019、DSP技术及应用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专业简介 本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2007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合作中设立自动识别技术专业方向,2011年本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确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成立了5月省部共建的辽宁省自动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5月成立了辽宁省自动识别智能设备校企联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本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OBE教育理念与课程内容的反向设计方法,开展理实融合和项目教学。在全国计算机设计竞赛曾获得国家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电信专业学生曾获得国家二等奖的好成绩,以电信专业学生金元涛为首的我校代表队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能自主机器人”竞赛中,获得1项一等奖,在2019和2020辽宁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刘晓、杨雪松代表队分别获得省一等奖。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电子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物联网终端技术领域的应用能力,能适应未来物联网自动识别终端技术领域及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成为电子信息设备设计、集成、安装、检测调试、技术支持、维修维护等方面“懂技术、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力量: 本专业注重引入有多年企业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聘任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已经基本建设成一支校企融合、教学理念先进、教学与动手能力突出的“工程实践型”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占比以达到37%,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李志教授为带头人的富有活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 专业特色: (1)依托辽宁省自动识别智能设备校企联盟企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培养能够适应物联网领域基于嵌入式技术智能终端设备生产、设计和维修、维护和技术支持等岗位的的人才。 (2)引入OBE教学理念的反向教学设计方法,构建以嵌入式技术的物联网智能终端技术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的“理实融合项目驱动”课程体系。 (3)采取分类培养、分级教学,以及内设方向等措施,培养本专业学生成为较强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