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大连民族大学 (12026)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 专业英文名称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四年 |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1992 | 首次招生时间 | 1994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理科 | ||||||||||||||
专业教师数 | 30 (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0 人) | 外聘教师数 | 8 (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 | ||||||||||||||
本科学生数 | 739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主干学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Java语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于1994年开始招生,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获得国家计算机领域紧缺人才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目前在校本硕学生数764人(本科生694,研究生70人)。本专业承担国家民委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大连民族学院图形图象研究所的建设工作。本专业2007年12月被评为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获辽宁省专业评价第四名。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开放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专业包括两个专业方向:Web数据库开发和游戏软件开发。学生就业面向主要包括:IT公司(从事软件开发),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公司,金融保险行业,以及其他与信息相关的岗位与行业。 2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数25人,外聘教师数8人。在专业教师中,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辽宁省优秀骨干教师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1人,学校特聘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含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7人(含工程师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0人(含在读博士3人),学士2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及学历结构合理。 3 专业优势 本专业教师先后获得多项教育教学成果。辽宁省精品课三门,国家民委及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为适应民族地区建设的新要求,本专业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如计算机图形学及民族图形文字处理等,并取得一批重要的成果和专利,有些成果在国内外的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本专业累计科研经费达到456.6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民委等省部级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32篇被SCI、EI等收录;出版专著1部。 4 专业特色 本专业积极探索和实践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与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精简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实施本科生导师(组)制,深化创新工作室建设;以赛促学,进一步完善课外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手段,形成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