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2019) |
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及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方法、各种功率分析和三相电路分析,以及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方法。
|
数字电子技术(2019) |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字逻辑电路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主要包括:
(1)逻辑代数及函数化简;
(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3)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4)脉冲信号的产生于整形;
(5)A/D与D/A转换;
(6)存储器等。
|
模拟电子技术(2019) |
本门课程为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以信号为主线,以电路为基础,研究信号的线性处理及非线性处理问题,是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涉及内容包括器件及技术参数、各种单元电路及性能指标评估以及由各种单元电路模块组成的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综合电子系统。主要内容有:
1. 掌握二极管、三极管、MOSFET、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器件的基础知识及应用。
2. 掌握放大电路、运算电路、反馈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路、信号的产生与处理等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对模拟电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具备模拟电子电路初步设计能力。
3. 运用电路仿真技术,设计、绘制电路图并进行虚拟仿真和工程原理分析,从而为较复杂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相关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打下良好基础。供电电源等。
|
通信电子线路(2019) |
理论课程: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和综合训练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在课堂进行,40学时,综合训练课外完成。相关实验内容将在实验课程《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中进行实施。
课程主要有无线通信系统基础知识、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等高频基础电路、高频谐振放大器、高频振荡器、频谱搬移电路、调制与解调等知识内容。同时,课下完成一个通信电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的综合训练项目。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课堂测验以及应用习题分析讲解共同实施。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为独立设课课程,实验总学时为12学时,包含4个实验,主要实验内容为单、双调谐放大器、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调幅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以及调频与鉴频,培养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通信系统功能模块的分析和初步设计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
信号与系统(2019) |
信号及其分类;信号的变换、运算和分解;系统及其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性质;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卷积积分,傅里叶级数,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信号的运算、分解;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的列写和求解,解的物理意义,卷积积分的计算;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包括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采用复频域分析方法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采用Z分析方法对离散信号和离散系统进行分析;采用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
|
通信原理(2019)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熟练掌握通信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能理解、分析及设计各种类型的通信系统,为今后研究新的通信技术奠定必要的基础。主要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的基本知识,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和带桶传输系统,信源和信道编码技术等。
|
信号与系统(2015) |
信号及其分类;信号的变换、运算和分解;系统及其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性质;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卷积积分,傅里叶级数,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信号的运算、分解;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的列写和求解,解的物理意义,卷积积分的计算;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包括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采用复频域分析方法对信号和系统进行分析;采用Z分析方法对离散信号和离散系统进行分析。
|
数字信号处理(2015) |
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分以下两大部分 1)基本理论部分 (1) 绪论部分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概述,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特点、应用等,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学科概貌 (2) 第一章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包括时域离散信号—序列的概念和运算、时域离散系统的性质、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时域抽样理论等 (3) 第二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包括z变换和z反变换、z变换的性质以及与其它变换之间的关系、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 (4)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包括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其性质、有限长序列的DFT及其性质、圆周卷积与线形卷积、频域抽样理论、频谱分析原理 2)基本算法和基本实现方法部分 (1) 第四章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包括按时间抽选和按频率抽选的基2-FFT算法等 (2) 第五章时域离散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流图表示方法、IIR 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和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3) 第六章IIR滤波器的设计,包括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滤波器、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例等 (4) 第七章FIR滤波器的设计,包括窗函数设计法、频率抽样设计法等。
|
通信电子线路(2015) |
课程从系统整体性角度剖析无线通信系统中高频谐振电路、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频谱搬移电路以及调制解调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工程参数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各功能电路初步设计能力。通过课堂项目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训练,对通信电路相关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各功能电路模块之间的联系、技术实现的可能冲突和制约以及综合性。同时,考虑工程实践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示波器、频率计、毫伏表等各种测量仪器使用能力以及仿真软件的应用能力。
|
通信原理(2015) |
理论教学:1、通信的定义、分类,通信系统模型,信息及其度量,主要性能指标。2、随机过程的1、通信的定义、分类,通信系统模型,信息及其度量,主要性能指标。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平稳、高斯、窄带随机过程。3、信道的定义、分类及数学模型,信道容量的概念。4、模拟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频分复用(FDM)。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定义、基本结构、常用码型、频谱特性,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眼图,时域均衡。6、数字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7、抽样定理,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系统,增量调制(ΔM),量化噪声,时分复用。8、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
|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2019) |
1. 掌握微型机的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熟悉常用的单片机类型,掌握单片机的概念、特点。 2. 熟悉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和寄存器、掌握单片机的各个引脚功能、并行接口的使用、存储器组织结构以及单片机的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3. 掌握C51的语言基础、掌握编程方法。 4. 理解MCS-51中断系统硬件结构及中断响应过程,掌握各中断源有关的中断程序入口、中断控制字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中断程序的编制方法。 5. 理解MCS-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的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并能够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6. 掌握MCS-51并行接口扩展的设计方法,掌握MCS-51系统的键盘、数码管显示、A/D、D/A等常用接口电路设计及其管理程序设计。了解单片机的串行扩展技术。
|
电磁场与电磁波(2019) |
1)静电场的基本方程、电位函数、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唯一性定理,电介质的极化,介质中的高斯定律及边界条件,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电场能量,镜像法。2)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矢量磁位,物质的磁化现象,磁介质中磁场的基本方程、磁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自电感和互电感,磁场能量。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时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坡印廷定理,坡印廷矢量、波动方程,动态矢量位和标量位。4)亥姆霍兹方程、平均坡印廷矢量,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波、波的极化特性,均匀平面波对平面分界面的垂直入射,相速和群速。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19) |
1 Java语言基础
(1)Java程序运行原理与Java程序开发环境JDK;
(2)变量、标识符、运算符、基本数据类型与数据类型转换;
(3)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2 类与对象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2)类的声明,对象的创建和引用;
(3)数据成员和方法成员;
(4)构造方法;
(5)方法重载;
(6)访问控制。
3 类的重用
(1)类的组合;
(2)继承的概念,隐藏和覆盖;
(3)有继承时的构造方法;
(4)塑型;
(5)多态的概念与使用。
4 抽象类与接口
(1)抽象类与抽象方法;
(2)接口的创建与实现。
5 常用Java基础类库
(1)数组;
(2)字符串类;
(3)包;
(4)Object类;
(5)数据包裹类;
(6)Math类。
6 图形用户界面
(1)Swing基础简介以及简单应用;
(2)Swing基本组件和容器层次;
(3)布局管理;
(4)事件处理。
7 Java输入输出
(1)异常处理;
(2)文件管理;
(3)IO流。
8 泛型和集合框架
(1)泛型;
(2)集合框架。
9 多线程
(1)多线程的概念;
(2)实现多线程程序的方法;
(3)线程间数据共享和同步控制。
|
数字信号处理(2019) |
本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域离散系统的网络结构,以及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和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2019) |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信息网络知识领域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介绍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阐述OSI、TCP/IP体系结构以及IEEE局域网的各种协议和标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电子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现代通信技术(2019) |
现代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通信系统知识领域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核心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项目等案例教学,以现代通信的主流技术为主线,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电话网、光纤通信技术、数字微波中继通信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对各种通信系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初步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以及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