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大连民族大学 (12026)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汉语言文学 (050101) | 专业英文名称 |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3-6年 | ||||||||||||||
学位授予门类 | 文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2001 | 首次招生时间 | 2001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文科 | ||||||||||||||
专业教师数 | 21 (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6 人) | 外聘教师数 | 0 | ||||||||||||||
本科学生数 | 264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
主干学科 | 汉语言文学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大学写作、中国古代文学2、中国古代文学3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于2001年,至今已经历了14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拥有了较为雄厚的师了较为丰厚的科研、教学成果,2013年4月被评为“大连民族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多年来本专业确立了适应目前与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把加强基础与强调广泛社会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公务机关、基础教育、文化产业、科研机构、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文秘策划等部门或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与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有关古今文学历史发展、文学理论批评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同时接受本专业及相关从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注重基础与社会适应性有机结合。 (1)知识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语言学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古今中外文学、文化发展、文学理论批评的原则方法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掌握写作相关知识。 (2)能力要求: 接受本专业及相关从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文化文学现象的解读探讨能力;注重基础与社会适应性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自我学习能力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研究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3)素养要求:具有较为宽广的人文视野、良好的人文素养 中文系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国务院津贴享受者2人,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高级职称比例占67%。目前教师中博士后、博士学位教师11人,占比61%。教师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位、职称、学缘结构均较为合理。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为专业带头人以教授、博士为教学骨干善于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国家社科4项)。 本专业科研优势明显,高级职称比例高,科研与教学互动性强,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大有裨益。 本专业特色为:注重培养学生深厚宽广的人文视野;以课程建设牵动课程群的构建;注重在丰富的学生活动中激活学习,进行教育;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我学习、再学习能力;班导师制实施全程学业指导和全程教育。 |
【大连民族大学】开设的其他专业 | 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其他高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