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教学,主要围绕三部分内容展开: 第一部分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分析,阐述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和社会化生产及其规律;第三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
微观经济学 |
主要是以价格理论为核心,通过对消费者、厂商等经济个体行为的分析,探讨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研究市场竞争行为、改善市场运行途径,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以及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
宏观经济学 |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一支出模型;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
统计学 |
本课程主要内容: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规模与比率的测定、统计分布的数值特征、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
管理学 |
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管理活动与管理者、管理理论的演进、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计划工作、决策、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激励、沟通、控制。
|
货币银行学 |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与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关系的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掌握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等金融基础知识;熟悉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宏观货币理论与政策;熟悉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
财政学 |
本课程内容既包括一些经典的财政学理论,又包括普遍意义上的财政实践,着重论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财政的产生与发展,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财政一般概念、产生及发展、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债、财政政策。
|
计量经济学 |
了解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对象,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一元线性、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模方法;掌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比较、筛选模型的方法;掌握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的检验与处理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够用该方法检验相关理论。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的相关知识,其内容包括:国际分工、对外贸易政策、关税、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出口合同履行的程序,贸易术语,货物的运输保险、货款的支付等内容。
|
国际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课程主要是用微观经济学手段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宏观经济学手段分析国际金融问题,48学时的课程以前者为主,具体包括国际商品与服务贸易,国际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等多个涉及国际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等。
|
区域经济学 |
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际关系、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等。
要求及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理论以及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区位观,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和提高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基本规律揭示区域经济运行轨迹,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
国际金融 |
《国际金融》是一门关于资金国际流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国际金融实务、外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系统而准确地理解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最新进展。
|
基础会计学 |
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本理论部分,包括会计的职能、对象,会计的前提和一般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并阐述会计法规体系及其内容和作用;基本方法部分,主要是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阐述复式记账法,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实验部分共设置九个实验内容:包括会计数字书写;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日记账的登记; 明细账分类的登记;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总分类账的登记;结账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岗位综合实验。
|
财务管理基础 |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筹资渠道和方式、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的筹集、长期资金及短期资金的筹集、对内长期投资、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决策指标及运用、风险分析、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程序、股利政策、股利形式、股票分割及股票回购。
软件操作部分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基础信息设置、账务处理子系统、UFO报表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应收应付子系统。课程讲授重点是五个模块的操作,最后通过完成设计的大型案例强化学生对财务软件五个主要模块的操作,并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业务的能力。
|
公共经济学 |
1.公共产品的理论
2.公共选择的理论
3.公共收入的分析
4.公共支出的分析
5.公共管制
6.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
发展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他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不仅包括经济问题,也涵盖了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环境等传统上不包含在经济学范围内的关阔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发展经济学还特别注重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因而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
经济学说史 |
主要介绍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李嘉图的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说,马歇尔经济学说,凯恩斯经济学说等等。
|
产业经济学 |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共有12章,分为产业经济学基础知识、产业结构理论、三大产业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与产业政策。
|
信息经济学 |
课程内容包括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委托代理与激励,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信息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信息市场与信息经济共8章组成。
|
制度经济学 |
制度经济学是以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科,它试图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制度安排的研究,来说明制度安排、交易成本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许多现实的经济问题还没有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其理论所蕴含的智慧却能给我们某些启迪。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制度经济学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颇有价值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应把握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还应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以制度分析贯通各门经济学课程,加深对已修课程的理解;能够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我国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制度问题。
|
市场营销学 |
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导论,企业战略规划及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市场竞争战略,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
|
中国近代经济史 |
主要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鸦片战争后的晚清经济、民国时期(1911-1949)经济、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经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4)经济历史。
|
经济法 |
《经济法》的内容广泛而丰富,是法学体系中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经济体系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制经济,经济法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宏观调控、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经济法》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规范,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纠纷,即知法、懂法是本课程的直接教学目的,掌法、用法是最终的教学目的与授课主要核心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