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 |
(1)流体流动部分,流体的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的总物料衡算、流体流动的总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管路、流量测量、非牛顿型流体的阻力计算、液体输送设备和气体输送设备。
(2)传热部分,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3)传质部分,非均相物系的性质、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理论基础、重力沉降、离心沉降、静电沉降、过滤、湿式洗涤、吸收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计算、解吸、吸附平衡、吸附速率、吸附操作及其计算、萃取基本原理、萃取操作流程与计算、萃取设备、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离子交换系统与过程、离子交换设备及计算、膜分离原理、膜分离过程和膜分离计算。
(4)反应工程基础部分,反应的计量关系和反应动力学。
|
环境工程微生物 |
《环境工程微生物》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由理论、实验教学内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学习,全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微生物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原理和技术。能够应用生物方法解决污水、废气、固废等环境污染问题。结合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专业综合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独立从事和微生物相关的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
|
物理性污染控制 |
(1)绪论部分,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
(2)振动和噪声污染控制部分,振动污染概述、振动基础、振动的评价与标准、振动控制技术、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噪声污染概述、有源噪声控制简介、声学基础、噪声的评价和标准、噪声控制技术 — 吸声、噪声控制技术 — 隔声和噪声控制技术 — 消声。
(3)电磁辐射、光和热污染控制部分,电磁辐射污染概述、电磁辐射基础、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光污染概述、光学基础、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光污染防治技术、热污染概述、水体热污染、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热污染评价与标准和热污染控制技术。
(4)放射性污染控制部分,放射性污染概述、辐射剂量学基础、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和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
|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介绍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自动监测系统、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遥感监测技术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专业课,课程主要介绍水污染治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工艺和相关设备等。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学生将掌握污水处理常用的方法、基本原理、主要构筑物的类型和构造,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比较和评价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及其特点,学会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必修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由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组成,比例为4.4:1: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大气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大气污染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防治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大气管道系统设计及相关前沿研究领域进展,结合课程实验和实训等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解决复杂大气污染问题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分析及典型控制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能力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大气污染相关的工作储备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矿企业、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独立从事和大气污染污染相关的环境工程方面工作。
|
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专业课相比,该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综合性反映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有关的专业课的知识,实践性强反映在该门学科与国家的政策、法律结合紧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规与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能力。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必修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由理论、实验等教学内容组成,比例为5: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来源、分类及其危害、资源回收作用的意义及途径,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方法;理解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方法及有关原理;掌握主要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处置技术原理以及有关的计算;了解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以及固体废物处理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中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掌握典型固废处理处置过程分析及典型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固废处理处置相关的工作储备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矿企业、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独立从事和固废污染相关的环境工程方面工作。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是环境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污染场地调查、修复及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污染场地的污染特征与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场地修复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修复方法、特点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今后在污染场地调查、修复与评估等方面能够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污染场地修复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开发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