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和图解能力。本课程的内容分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等三部分。画法几何部分包括点和直线、平面、投影变换、立体及其表面交线。制图基础部分包括组合体的视图、轴测投影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机械制图部分包括零件图、标准件和常用件、装配图。
|
理论力学 |
本课程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其中静力学包括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摩擦。运动学包括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力学包括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
|
材料力学 |
本课程是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的承载能力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截面的几何性质、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能量方法、超静定结构。
|
电工技术 |
电工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工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内容主要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的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
电工技术实验 |
电工技术实验与电工技术并行开出,是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电路基本定律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常见电工仪表、电机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测量技术、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机械原理 |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机构的结构、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得到某些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内容包括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摩擦、机械效率与自锁、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齿轮系等典型机构原理及其设计、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平衡。
|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
本课程的是研究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材料的性能、材料的结构、材料的凝固、金属的塑性加工、钢的热处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失效与选材、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程材料的应用、材料成型技术。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是一门论述机械设计理论、研究通用机械零件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常用机械零部件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机。课程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概述、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轴毂联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
|
电子技术 |
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子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有: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晶闸管及其应用、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
电子技术实验 |
电工技术实验与电工技术并行开出,是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电路基本定律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常见电工仪表、电机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测量技术、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计算机绘图 |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绘图的软硬件知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掌握绘图软件AutoCAD的使用方法。
|
机械制造与互换性基础 |
本课程是讲述机械制造领域和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有关机床、刀具、夹具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以及研究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和几何参数测量问题的技术基础课。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各类机床及工装的用途,了解各种常见表面的机械加工成形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
本课程是为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或自动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拉氏变换与反变换、传递函数、系统函数方块图及简化、系统瞬态响应分析、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响应的极坐标图和对数坐标图、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和判断方法、系统校正的概述。
|
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 |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应及应用;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掌握主要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掌握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所具有的功能、功能的实现方法以及回路的组成元件;了解典型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分析方法。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单片机概述、AT89S51单片机片内硬件结构、单片机与开关、键盘以及显示器件的接口设计、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AT89S51单片机的I/O扩展、单片机系统的串行扩展技术、AT89S51单片机与DAC、ADC的接口。
|
PLC技术基础 |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低压电气控制基础、PLC的硬件与工作原理、S7-200编程基础、S7-200的功能指令、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设计方法。
|
传感与测试技术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测量的基础知识,测试信号及其测试系统的性能分析,常用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调理电路,常用参数的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测试技术。
|
机械基础实验 |
本课程是根据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开设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带传动实验、减速器拆装、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及其分析、齿轮综合实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实验、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分析及运动分析综合实验、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11个实验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