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以讲授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在系统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开发思想的基础上,把握信息开发过程中的功能和数据两条主线,结合案例系统重点讲授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运行维护阶段的工作原则、工作步骤、基本方法及开发文档。使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工具——Rational Rose撰写各开发阶段文档,使用数据库设计工具——ERwin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该课程要求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方法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该课程的先行课程为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及设计。后续教学环节为毕业设计。
|
管理学 |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管理学的特点,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等。
|
数据结构 |
用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进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要研究的内容。《数据结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用计算机解决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非数值信息处理问题时如何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分析和评价。内容包括:以C语言为基础,重点介绍线性表、栈、队列、树和二叉树、图结构和相关算法、各种检索和排序算法。除详细讲授数据基本概念和具体算法外,并给出定性或定量的算法分析。课程以C语言作为算法的描述工具,强化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训练。其先修课程为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原理。
|
管理运筹学 |
《管理运筹学》课程是将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管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内容主要有:线性规划基本性质(线性规划一般模型,图解法,线性规划标准形式,解及性质,应用模型);单纯形法(单纯形法基本思想,单纯形法计算过程,人工变量法);对偶原理(线性规划对偶关系,对偶性质,对偶关系的经济解释,对偶和交替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参数变化范围,灵敏度分析程序);运输模型(运输模型数学表达,表上作业法,运输模型的应用);整数规划(整数规划数学模型,整数规划一般解法,0-1规划及解法,指派问题解法);网络分析(最小树,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决策论(基本概念和方法,信息分析,效用决策);排队论(基本概念,简单服务排队模型),目标规划(目标规划数学模型,目标规划解法和应用)。
|
数据库原理 |
《数据库原理》是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先修课程为《数据结构》、《VB程序设计》。本课程意在加强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亦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的理论先修课。本课程内容含括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新技术四部分。数据库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体系、关系数据库概念体系、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部分主要包括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部分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的保护(数据库安全技术、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新技术部分包括数据库技术新发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
C语言程序设计 |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专业一门专业基础,本课程通过C语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种功能强、应用广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各门专业课时,用程序实现各种算法奠定基础。
|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是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研究离散量的结构与相互关系,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的有力工具。离散数学一方面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运筹学等课程的先修课,另一方面也培养抽象思维和严格逻辑推理的能力。本课程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初等数论等五部分内容。数理逻辑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等值演算与推理;集合论包括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与集合的基数;代数结构主要介绍代数系统的概念与群的基础知识;图论部分主要讲解图的概念、图的连通性、图的矩阵表示、欧拉图与树等。
|
Java程序设计 |
《JAVA程序设计》是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意在加强培养学生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方式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共同发展。本课程内容含括JAVA语言基础、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组与字符串、异常处理、多线程程序设计、I/O流与系统类、图形用户界面设计、JAVA的网络程序设计。
|
操作系统原理 |
《操作系统原理》是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软件,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设计原理,了解现代操作系统的特点,提高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亦为学习Unix、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实践课程的理论先修课。本课程内容含括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接口、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七部分。操作系统概念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概念和类型;操作系统接口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常见接口方式;进程管理介绍进程的进程管理原理并介绍同步、互斥及死锁预防的方法;处理机调度介绍CPU调度的原理和常见算法;存储管理介绍操作系统管理内存和实现虚拟存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文件系统介绍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常见存储设备的管理、文件目录管理;设备管理介绍数据内外存传输控制、中断技术和缓冲技术。
|
决策支持系统 |
《决策支持系统》是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专业本科四年级的一门应用专业课,其先修课程为《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本课程以应用为导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设计和开发实际的决策支持应用系统。本课程内容含括决策支持概述、模型辅助决策、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
管理统计学 |
《管理统计学》是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一门应用基础课,其先修课程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本课程以应用为导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管理统计的方法和原理,同时也掌握利用专业软件来解决实际统计问题。本课程内容含括数据与数据获取、样本数据特征的初步分析、非参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普通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以及SPSS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及设计 |
《计算机网络及设计》课程从工程的角度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概念,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应用层协议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传输层协议与传输层软件编程方法,网络层与IP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及编程方法,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等内容。本课程是对开发信息系统所必备的网络理论及技术知识的一次汇总,对学生正确理解网络功能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各项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后续教学环节包括《信息系统课程设计》、《Unix系统》、《电子商务网站设计》、《Web 应用》等。
|
XML与Web数据管理 |
《XML与Web数据管理》的先修课程为《网站设计》、《数据结构》、《Java 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原理》,后续课程包括《Web应用开发》、《Java Web中间件技术》与《电子商务平台解决方案》等。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XML基础、XML程序设计、XML应用与语义Web。在XML基础部分讲述XML语法、DTD、命名空间、XML Schema、XPath、XSLT、XQuery与数据库对XML的支持等内容。XML程序设计包括DOM模型与Java XML编程。XML应用部分介绍XML在Web开发中的典型应用,如Ajax技术等。语义Web介绍W3C的相关标准:RDF/RDFS、SPARQL、OWL等。
|
信息处理概论与计算机原理 |
《信息处理概论与计算机原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基础知识部分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了解近期出现的新的信息技术和发展趋势,了解近期最普通与最重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实践部分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信息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为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和上机实验打下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