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
《离散数学》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学科,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离散数学的内容包括四大部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和图论,称之为离散数学的四大体系。离散数学以它独特的魅力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瞩目,并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应用计算机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信息科学工作者等必备的数学工具之一。
|
数据结构 |
主要介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从数据抽象类型定义、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核心操作的算法实现等方面,分别介绍线性表、栈和队列、数组和广义表、树、图、查找表、文件等数据结构,以及常用查找技术和排序算法的具体实现,并对各种实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
|
数据库原理 |
本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设计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新技术四部分。数据库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设计应用开发主要包括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编程;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数据库并发控制和数据库安全性控制和数据库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新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新技术新发展、分布式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XML数据库、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这一部分是选读内容。
|
C语言程序设计 |
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C语言的编程环境;C语言的基本句式;冒泡法等C语言的基本算法;简单功能的C语言函数编写;小规模应用软件的C语言多文件、多函数、多数据类型、多算法功能的实现
|
编译原理 |
本课程主要包括形式语言理论初步、词法分析、自顶向下语法分析、自底向上优先分析、LR分析、语法制导翻译技术、中间代码生成、符号表组织、运行时存储组织与分配、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内容。
|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且以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为先导课程。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目标、原则、基本过程及代表性的方法论,结构化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工具,信息工程方法论及其具体方法和工具,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等。
|
软件工程导论 |
本课程涉及到为高效率地构建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系统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软件工程适用于各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它包含需求分析和规约、设计、构建、测试、运行和维护等软件系统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本课程围绕软件的开发模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度量、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进行介绍,着重介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对软件重用、快速原型技术做简要介绍。
|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会进行简单计算机的逻辑设计、调试及维护。重点内容包括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式与运算方法和运算器的设计,存储系统的组织咤UB?主存储器的设计,指令系统的设计,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及设计方法,总线系统及接口和数据传输方式等。
|
软件项目实践 |
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工程的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及测试等阶段的方法和技术,全面介绍软件项目开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和项目管理思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软件项目开发更需要开发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更需要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本课程就是力求培养学生在软件项目开发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软件项目开发从规划、分析、设计到编码、测试和管理等全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本课程还全面介绍软件项目各阶段所需的项目文档和撰写方法及要点。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项目开发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
面向对象方法学 |
UML导论,对象建模,软件开发过程,餐馆系统的业务建模、分析、设计及实现,类和对象图,交互图,状态图,构件图,约束,实现策略,原则和模式等。
|
软件项目管理 |
1.项目管理概念基础, 2.软件项目特征及管理概要,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4.项目启动, 5. 项目计划, 6.项目实施与监视控制,7.项目结束; 8.项目的范围管理,9.项目的计划与进度管理,10.项目的成本管理,11.项目的质量管理, 12.项目的沟通管理, 13. 项目的风险管理, 14. 项目的HR与团队管理, 15. 项目的采购管理, 16.项目的总体协调管理
|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 |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主要讲解以下内容:人机交互学的由来与发展,人类进行信息处理时的共同特点及在感知和认知上存在的个体差异,影响用户交互行为的计算机系统部件,人机交互模式与人机会话技术,交互界面的设计准则、开发工具与评估方法。本课程是人机交互知识入门,强调在计算机系统中,人的因素对计算机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影响和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机交互理论、观点、技术手段和开发与测试方法,在交互系统开发和评估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并了解如何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来开发和评价交互式产品。
|
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 |
课程内容含括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基础理论、测试技术及应用三部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软件质量保证的基本原则、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软件测试风险及过程;软件测试技术主要包括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技术的各种方法;测试应用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等。
|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的目标;软件的性能;软件设计的原则;Factory设计模式; Abstract Factory设计模式;Composite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Singleton设计模式;Adapter设计模式;装饰模式;迭代器模式;软件体系结构;组件;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软件体系结构的作用;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领域;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的种类;体系结构评估;参与者;评估所关注的质量属性;敏感点;权衡点;评估的结果;评估的好处.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以上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等。本课程意在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及技术方面的了解,亦为《TCP/IP协议原理》、《网络信息安全》等课程的先修课。本课程内容含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联、运输层、应用层、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因特网的演进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