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大连海事大学 (10151)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 专业英文名称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3-6年 | |||||||||||||||||||||||||||||||||||||||||||||||||
学位授予门类 | 经济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1994 | 首次招生时间 | 1994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文理兼招 | |||||||||||||||||||||||||||||||||||||||||||||||||
专业教师数 | 18 (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9 人) | 外聘教师数 | 2 (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0 人) | |||||||||||||||||||||||||||||||||||||||||||||||||
本科学生数 | 233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主干学科 | 国际贸易学、国际商务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外贸函电、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市场营销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的中国著名高等航海学府—大连海事大学为依托,以“服务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与对外开放战略”为办学定位,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港航,面向社会”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通晓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具备全球化的战略思维,掌握现代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在涉外经贸部门、金融机构、港航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商务策划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自1994年创建以来,形成了服务港航、奉献社会的学术传统和学科文化,在我国海洋运输、货运代理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单位。2007年和2013年,先后获批“国际贸易学”(现为“应用经济学”)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两个硕士点。拥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9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为8人。这支年龄分布合理、学缘结构优化、极富创新精神与热情的专业教学和研究队伍,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共主持项目7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其他项目19项;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SCI论文9篇,CSSCI论文20余篇;10多项成果先后被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辽宁省省长唐一军等国家级、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项成果被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省政协等部门采用,10余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被吸纳。 本专业拥有辽宁省教育厅人文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辽宁省社科联人文研究基地“辽宁沿海开放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和1个辽宁省教育厅支持的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共享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物流航运管理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交通运输部“港口与物流管理实验室”。拥有10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盐田港实习基地获得辽宁省教育厅省级教学质量工程立项。 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突出。2015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9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励34项。毕业生表现优异,为服务社会、支撑学科和专业建设,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