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0148)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能源化学工程 (081304T) | 专业英文名称 |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3-6年 |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2013 | 首次招生时间 | 2013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理科 | ||||||||||||||||||||||||||||||||||||||||||
专业教师数 | 17 (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 | 外聘教师数 | 3 (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0 人) | ||||||||||||||||||||||||||||||||||||||||||
本科学生数 | 232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主干学科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基础、能源化学工程、能源化学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专业成立于 2013 年,其前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专业所属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列辽宁省 属高校第 1 位。学科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3 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个。 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秉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优良传统, 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坚持“产出导向”,着眼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低 碳经济等热点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 坐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 个,国家级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 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 个。 专业现有教师17人,外聘教师3人,生师比小于 14,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 47%,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65%,45 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 82%。 团队成员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1 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2人、校特聘学科带头人2人、校青年拔尖人才 2 人,70%以上教师具有工程背景。 本专业培养面向国家能源战略转化、服务于行业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身心健康、适 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一定的国际化 视野,扎实的自然科学和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理论,较强的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具有 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能源化工领域从事常规能源转化和新能源高效利用, 包括煤化工、石油石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等领域从事技术 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开设的其他专业 | 开设【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其他高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