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动力与地貌学 |
本课程主要介绍海岸地质基本概念,海岸泥沙运动特征,沙质海岸地貌形态,沙质海岸剖面变形及岸线变形的计算,淤泥质海岸地貌形态,淤泥质海岸输沙特征与地形变化计算,河口海岸地貌形态,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地貌形态,海岸工程建筑物对海岸地貌的影响等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海岸动力学和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不同海岸泥沙运动特征,不同海岸地貌的形成条件、发展过程与海岸演化的规律等。
|
城市规划概论 |
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任务和原则,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功能区划与用地构成,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公共空间等,尤其是与滨海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的围填海/人工岛区域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海洋空间开发工程规划的全局性观念,具备结合海洋的环境条件、城市的总体布局,将岸线资源和所属的海域空间资源,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的素质与能力。
|
海域使用论证与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
本课程主要介绍海域使用论证总则,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及海域概况简要分析,项目用海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总则,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与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海域使用论证与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
结构力学I |
本课程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杆件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进法等章节的学习,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
土力学 |
本课程是工科各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水以及相关液体的力学基本知识、基本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水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程中的复杂水力学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判断及评价,掌握实验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及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方法,能够运用实验手段验正理论、认识规律、解决相关水力学问题,为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得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
建筑材料 |
本课程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主要类型建筑材料基本知识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材料的综合设计和和基本性质检验方面的基本训练。
|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
使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其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基本物理理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压、受拉、受扭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
工程水文学 |
本课程的河川水文部分讲授水循环、河川水文基础知识、水文测验、水文统计基础知识、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计算方法;海岸水文部分讲授海浪要素的统计规律、海浪谱的基础知识、设计波浪的推求方法、潮汐现象及其成因、设计潮位的推求方法、近岸海流的成因及其观测。
|
近海工程结构 |
本课程是该类专业毕业生从事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近海工程结构物的分类及各类结构物的特点,掌握近海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近海工程结构物的初步设计能力。
|
水运工程建设法规 |
本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掌握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水运工程管理建设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熟悉水运工程各个阶段的主管部门和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的能力,获得实际工程案例的相关经验,提高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
软基处理 |
本课程工程性较强,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工程实践。该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在路道建筑材料等基础课后的升华。
|
钢结构 |
本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掌握钢结构设计的主要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因素作用下钢结构的工作性能、构造设计和规范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
工程地质2 |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设备基本原理的讲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
测量实习 |
本课程是是学生接触和了解测量方面的基本理论及主要仪器之后进行的专业基础实习。测量实习是测量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综合性的测量实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丰富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
认识实习 |
本课程通过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海岸工程和码头工程、听取有关专题报告、观看港口工程实况录像、阅读工程图纸等活动,使学生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现场咨询、讨论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学习专业课、毕业设计以及日后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
生产实习 |
本课程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感性认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观察和实践,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
专业实验(海) |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专业领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解决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实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从而可以从事关于相关专业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工作。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配合《钢结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进行结构整体设计,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解决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会钢屋架结构的设计及其施工图的绘制,从而可以从事关于相关专业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工作。
|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技术课程设计 |
本课程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配合《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GIS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进行整体设计,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解决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会GIS平台的基本操作与空间数据整理方法,从而可以从事关于相关专业的科研和设计的基本工作。
|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
本课程是完成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的任务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以岩基上的重力坝为主,对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进行初步设计。
|
人工岛平面布置课程设计 |
本课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人工岛平面布置的绘制和说明书的撰写。更加深刻地学习和掌握人工岛平面布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着重培养学生在平面布置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项目背景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
海岸带保护与修复课程设计 |
本课程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配合《海洋生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相关的规划和水工结构物的设计,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海岸侵蚀类受损空间修复工程的规划、整治修复方案设计、整治规划图绘制及报告编写等综合应用能力。
|
毕业设计(论文) |
本课程是完成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的任务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通过对典型的已建或在建工程的资料分析,结合生产实际,运用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培养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掌握工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培养学生设计计算、专业绘图及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