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渤海大学 (10167)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汉语言文学 (050101) | 专业英文名称 |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3-8 | |||||||||||||||||||||||||||||||||||
学位授予门类 | 文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1962 | 首次招生时间 | 1962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文科 | |||||||||||||||||||||||||||||||||||
专业教师数 | 50 (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8 人) | 外聘教师数 | 0 (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0 人) | |||||||||||||||||||||||||||||||||||
本科学生数 | 923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主干学科 | 中国语言文学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基础写作、文体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A1、现代汉语A2、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2、语言学概论B、中国现代文学(2013版)、中国当代文学(2013版)、古代汉语1(2013版)、古代汉语2(2013版)、中国古代文学A1、中国古代文学A2、中国古代文学A3、外国文学史1(2013版)、外国文学史2(2013版)、文体写作(2015版)、文学理论1(2015版)、文学理论2(2015版)、中国现代文学(2015版)、中国当代文学(2015版)、中国古代文学A1(2015版)、中国古代文学A3(2015版)、中国现代文学(2018版)、中国古代诗文名篇诵读(2018版)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专业、渤海大学首批优势专业,学校建设时间最早、成效最显著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994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主要毕业于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教师中有辽宁省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各1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校级教学骨干5人。近年教师有12人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人次获批省级教改立项,37人次获批校级教改立项;建设省级课程4门,校级课程3门。两部教材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和辽宁省规划教材,12部教材入选渤海大学第一、第二批规划教材。语言学团队是渤海大学教学团队和辽宁省教学团队。 汉语言文学专业坚持以“教师教育”为培养本位,以“根深叶茂”为培养理念,底层(根深)培养专注于学生的品格和品德教育,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上层(叶茂)培养专注于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培养“德行笃厚、理论坚实、能力过硬”的卓越语文教师为目标,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目标导向,在养成品格和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对外建设了比较完善的U-G-S培养模式,对内建设了校级多维平台和“学院→教师→社团→学生”的纵向实训体系。 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资源保障方面瞄准目标、下大力气,进行集中建设。在教学科研互动方面,以高质量科研成果服务高质量教学为导向,教师近年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各类科研奖励200余人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200余项。教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类人选9人。语言学团队曾入选辽宁省创新团队,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是辽宁省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以模块化建设为基本思路,除通识课外,建立了“通识课--基础课--核心课--特色课-自主发展课”等多位一体的课程群。在实训资源建设方面,建设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实训平台(语言实验室、微教学实训平台等)、学生自训平台(三笔字实训平台、心语演讲团等社团、学生自办期刊)等不同级别和形式的实训平台。 经过综合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