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辽宁师范大学 (10165)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公共事业管理 (120401) | 专业英文名称 |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3-6年 | |||||||||||||||||||||||||||||||||||||||||||||||||
学位授予门类 | 管理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1999 | 首次招生时间 | 2000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文科 | |||||||||||||||||||||||||||||||||||||||||||||||||
专业教师数 | 9 (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3 人) | 外聘教师数 | 1 (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0 人) | |||||||||||||||||||||||||||||||||||||||||||||||||
本科学生数 | 103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
主干学科 | 公共管理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领导科学、公共组织理论、城市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法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统计、营销管理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于1999年。本专业顺应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案,2004年将原有的单一面向文化市场管理的教学体系,调整为目前注重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公共事业管理相关方向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公共管理基本素养,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接受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训练,具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良好的语言沟通及团队协作等能力,能在公共事业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等实际或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基本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拥有专职教师9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并外聘政府某公共事业单位教授1人。目前,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3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本专业教师在科研方面成果颇丰,近年发表各类学术研究型论文百余篇,承担国家、省级和市级多项科研项目。 专业优势: 从课程体系及授课内容和方法而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综合素质高、思维敏捷、管理技能全面的特点。本专业涉及多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涉及社会发展、公共利益、个人价值实现三个不同层次,涵盖领域广泛,服务对象包括各行业、部门及各类公众。专业的跨学科及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决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全面综合素质、思维敏捷、善于观察事物本质特征、勇于开拓与创新。 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教学特色体现于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专业在教学中追求精度和深度,强调专业培养的实践性、复合性。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培养目标,面向公共事业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组织,开展与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计划的制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和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解决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工作所急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问题。专业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入课堂,实践技能训练贯穿课程体系,通过项目操作和技术工具运用,使学生掌握研究社会问题和开展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克服纯粹理论教学的传统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