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
生理学(physiology)是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构成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及其规律。掌握和利用这些机制、规律,可以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生理学的教学任务应该使医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续的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专业课等学科的学习及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
药理学 |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科学。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一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临床药学、美容及运动康复医学等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学习临床学科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为在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代医学的发展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也需要从分子水平加以探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许多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认识,随之出现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方法。可以相信,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将给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全新的理念。因此,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除了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外,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其它各课程和临床医学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
|
医学免疫学 |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应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与防治。作为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医学免疫学与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交叉。医学免疫学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同时,结合课后作业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
系统解剖学 |
系统解剖学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包括运动系统(骨学、关节学、肌学);内脏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感觉器(视器、前庭蜗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这两门课程均为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以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组织学与胚胎学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属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校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考试)。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坚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施教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理解胚胎发生过程和常见畸形成因,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 |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整体、亚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新兴学科,依据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可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和死亡等基本生命现象。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的许多新理论、新概念和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医学检验学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
病理学 |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和阐述疾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
|
病理生理学 |
病理生理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医学教育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医学知识。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学和医学思维能力。
|
显微形态学 |
它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组织学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生理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的进步也促进了组织学的发展,例如,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组织化学及分子细胞学,将免疫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免疫组织化学等。从而使人们得知各种细胞与组织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基本生命现象;组织学也是病理解剖学等基础医学和妇产科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故医学生要通过学习组织学,系统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为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形态学基础 和基本技能。此外,胚胎学也是妇产科和儿科学的基础,胚胎学的学习也为这些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流行病学 |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重点教学内容包括: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综合分布的描述,常用测量指标的意义、用途与计算方法。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基本过程及病因推断的原则。筛检方法评价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意义。描述性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作用、特点与用途;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定义、特点、种类与用途、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偏倚及其控制。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概念及制订原则。疾病三级预防与疾病监测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在控制相应疾病中的应用。
|
卫生统计学 |
卫生统计学是数理统计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从事预防医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医学统计学基础,包括统计描述、概率分布以及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基础;第二个模块是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各种关联、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第三个模块是统计设计和分析。着重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及优缺点,着重培养统计思维能力,要求了解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内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