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A |
电路理论研究电网络分析、设计与综合,是电类各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工科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大类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在掌握电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其动手实践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提高打下有利的基础。
|
模拟电子线路 |
本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半导体器件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某些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理解,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对单元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并使学生掌握调试模拟电路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
数字电路与系统 |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学习数字电路的常用集成器件原理、符号、功能,以及由常用器件组成的组合电路、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而分析和设计以中规模集成电路为主组成的数字系统。同时也涉及了可编程器件的硬件描述语言——VHDL,并用VHDL设计各种数字电路和系统,建立数字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大规模数字系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字电路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学生设计和调试实验电路,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等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
信号与系统 |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理论课,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介绍学习相关理论在实际工程的一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验环节中,通过Matlab软件仿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时间系统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的求解;掌握信号的频谱计算;会绘制信号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定曲线,掌握系统稳定性与系统零极点之间的关系;理解信号采样定理;会利用Simulink进行简单的电路仿真。通过信号与系统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信号相关问题的能力。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宏观电磁现象及其规律在特定范围和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电子信息类本科学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大学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宏观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分析电子信息技术中的电磁场和电磁波问题,初步具有用电磁场理论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微波技术、天线等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该课程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环节,从测量基本参量入手,利用专业测量仪器与设备,通过测试来分析与研究场与波的传播、极化等特性达到相关理论技术的实践验证;可以把理论课程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理论问题的实际化、工程化,使学生能够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由浅入深的学习场和波的传输特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通信电子线路 |
本课程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技术基础课,是通信类学生了解和掌握无线通信主要课程。 本课程也是工科电子工程类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为后续专业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应用为目的、突出基本原理,加强基本概念,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从而建立起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无线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各元器件、各部分电路在整个收发机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在电路的调试中充分思考通信电子线路的相关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
|
通信网基础 |
本课程是工科类通信工程专业课之一,讲述通信网的基本理论。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了解适合不同通信网组建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即掌握通信网的共性,使得学生掌握通信网关键组成部分的原理,包括通信网结构、通信网业务分析、多址接入系统分析、通信网协议体系结构、通信网优化及通信网的可靠性等。 同时,该课程将使学生对当前通信网有一定的了解,并可将本课程所讲授的理论原理应用到未来新兴通信网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维护当中。
|
通信原理A |
本课程是工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工程角度出发,掌握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起信息传输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框架。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将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各功能测试模块放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测试和比较,加强学生对各功能模块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性能的掌握,使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熟练掌握现代通信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
|
微波技术与天线 |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由“微波技术基础”和“天线原理”两部分构成,是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微波理论和技术及天线原理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在微波技术部分讲述均匀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微波元器件,在天线部分讲述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线天线和面天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微波技术与天线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处理问题的方法,具有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将来从事通信、雷达、制导等领域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打下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从测量基本参量入手,利用专业测量仪器与设备,通过测试来分析与研究场与波的传播、极化等特性达到相关理论技术的实践验证;可以把理论课程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理论问题的实际化、工程化,使学生能够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基础上由浅入深的学习场和波的传输特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数字信号处理 |
本课程是信号与系统的后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述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基本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理论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离散傅里叶变换,FFT变换和卷积。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域特性分析。掌握IIR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设计,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验通过设计综合性实践题目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
信息论基础 |
信息论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信息提取和信息处理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便达到系统的最优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
计算机原理 |
本课程是电子系本科生和电子信息工程系本科生技术基础课,是信息类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以IBM-PC系列微机体系为基础,讲述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微机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等软件知识,并能够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能力。 在学习、掌握计算机原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过实验课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微机接口的硬件及软件设计以及综合设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微型计算机整机概念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