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称及代码 | 大连理工大学 (10141) |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车辆工程 (080207) | 专业英文名称 | Automotive Engineering | ||||||||||||||||||||||||||||
学制 | 四年 | 修业年限 | 4 |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
专业设置时间 | 2007 | 首次招生时间 | 2007 | ||||||||||||||||||||||||||||
招生方式 | 普通招生 | 招生类型 | 理科 | ||||||||||||||||||||||||||||
专业教师数 | 40 (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22 人) | 外聘教师数 | 0 (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0 人) | ||||||||||||||||||||||||||||
本科学生数 | 238 | ||||||||||||||||||||||||||||||
高层次教师情况 |
|
||||||||||||||||||||||||||||||
本科教学工程情况 |
|
||||||||||||||||||||||||||||||
主干学科 | 车辆工程 | ||||||||||||||||||||||||||||||
专业主干课程及简介 |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汽车构造、汽车构造与发动机原理、车身设计、车辆动力学基础、振动分析基础、三维几何建模技术、汽车电子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汽车安全与优化、车身CAD技术、汽车设计、汽车理论、金属工艺学 | ||||||||||||||||||||||||||||||
专业在辽宁录取情况 |
|
||||||||||||||||||||||||||||||
专业简介 |
本专业为四年制英语强化班,培养既掌握车辆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和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普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同时,进行外语强化学习,使学生熟练运用汽车现代设计、分析和制造的专业性CAD/CAE/CAM工程软件,具备工程研究领域企、事业单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国际化交流能力。该专业学制四年,总学分185,有权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力学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掌握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基本手段, 能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车辆工程专业在2007年成立,同年作为辽宁省首个汽车工程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在校本科生301人。 本专业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工)10人,副教授(含高工)17人,博士生导师14人。教师中85%具有博士学位,58%具有国外进修经历。教育部千人计划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车身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之千人层次2人。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Kettering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密执安大学汽车研究中心、英国杜伦大学、德国DLR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多所国际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 近些年,在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学院获得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近三年来,指导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5项,校级54项。学院教师主持、参与教改项目29项(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2项,校级重点项目1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5余篇。依托的实践教学基地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十二五”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实验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房车工程研究中心、培训中心以及9个研究所,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863重大项目等标志性科研课题1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本专业规划教材12本,拥有发明专利69项。 |